时间:2014年4月24日 来自:
大屏产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信息化行业的一个分支、一个部件、一个组成结构。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行业同仁没有任何异议。也正因为如此,大屏产业的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体现。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样是大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信息化产业正在经历由基础技术到应用模式的巨大变革。例如,互联网从传统PC平台延伸到手机、电视、随身设备、智能家居平台;城市信息网络从最早的天网和政府政务平台,向综合的智慧城市转型;信息基础设施从早期的以支持人之间的交互为主,向全面的物联网体系发展;通信技术从最早的专用系统和网络,向以WIFI和3G、4G为代表的全时域空余地域无限覆盖发展;信息化应用从早期的重要部门、要害节点、专业领域,向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社会的任意节点渗透……
信息化领域这些变化在硬件、软件、应用规律等方面正在从数量规模到质量形态全面的改变“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信息化产业新型变化主要产生了以下的众多新趋势。
第一, 信息化的参与者日益不同:不仅有人的参与,更有物的参与。不仅仅是社会关键部门和人士的参与,普通人也正在更多的参与,并成为主角。比如智慧城市和天网工程比较,天网工程主要由公安、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参与,但是智慧城市会将实时的社会服务、公民动态信息、公共设施运行情况等也加入进来——他的意义超过了安全的范畴,更超过了危机管理的范畴,是常态化的存在、是对再细小不过的社会细节的信息化控制,这就要求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参与、应用,并和这个系统互动互通,更要求社会物态数据能实时的智能的被系统处理提醒。
第二, 信息化系统的目的在发生变化:早期的信息化,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构建的国家视频会议系统工程,主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用来开会的。此后的天网工程则是用于社会治安和刑侦的。但是,现在的物联网、智慧城市却说不清楚自身构建的确切目的:这些系统一直以来就要求具有开放、兼容和可扩展性——如果非得给他们一个必须说明的建设目的,那也只能是尽最大努力促进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信息存在的安全、发觉信息挖掘的社会价值、促进全民的平等知情权、强化社会单位的价值创造和服务能力……
第三, 信息化系统规模和外延在发生变化:早期的信息化系统架设的基础理论往往是“让某一类”信息上网,并加速流通。这类系统如电话系统,如视频会议系统,如天网工程,如远程教育系统。但是,现在新的信息化目标却被基本描述为“克隆整个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并促进这些信息的流通和价值挖掘”——现在不是要考虑哪些东西需要上信息化平台,而是考虑如何有序的安排整个社会体系搭上信息化的快车:这也是天网、电子政府等与现在的智慧城市的显著区别之一。
第四, 信息化系统的利用方式在发生变化:最早期的信息化平台,本质就是通信系统,或者说是多方多点通信系统,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视频会议系统。这样的系统产生价值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于系统的使用者,系统只不过是一个传播和沟通工具。但是,随着信息化系统外延的扩大,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流通量已经到了人力所无法掌控的规模。这时候就提出了自主信息处理、智慧型信息化技术的市场需求。如2013年公安部利用人像识别技术查处人员重复身份证的工作,就是典型的此种应用。在这样的应用中,信息化系统创造价值的方式,更依赖于系统自身:人只是最后的审核阶段的因素,系统的自主性和智慧型空前提高。
在这种巨大的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之中,大屏产业作为信息化的一部分,也必然随着这些变化,产生着属于自己的变革。
第一, 大屏产品存在的技术基础包括显示、通信、控制和计算等基础技术,但是大屏产品并非依赖于这些技术的存在而产生价值——大屏系统的价值只体现在“屏幕所显示”的数据上。本质上,大屏系统是“信息数据的载体和显现者”。这一本质随着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显得更为突出。其集中表现是,大屏产业的从业企业的“行动中心”正在从技术,特别是显示技术为中心,转型成“以数据和信息”的存在为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大屏企业打破了对既有显示或者计算技术路线图的执着,打破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壁垒,同时加大了软件技术、可持续化数据技术、交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 大屏产品应用体验从单一走向多元。早期的大屏系统,本质就是一台“超级显示器”。但是,这样的一台显示器已经不再是当下和未来大屏企业的“核心产品”。大屏产业所提供的控制中心、监控中心、视频会议室设备等应用模式,已经告别简单的“单方向信息展示”的生存模式,进而成为以互通交互、互动参与、系统功能在远程网络上临时,灵活重组多级应用、跨系统兼容和数据信息无缝调度协同、多方式临时灵活扩容的“智慧型、拟人化”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大屏行业的产品和技术外延发生了明显的扩张。
第三, 大屏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内在的分工价值。早期的大屏行业的企业,多数都定位于显示技术企业;部分厂商由于主要跟进通信、控制和计算设备,则定位成拼接处理器企业。然而现在,很多企业更加强调自己的系统提供商的身份,而不再强调单独的部件开发者的价值。这就导致了厂商与工程商之间界限的模糊。同时,部分工程和渠道企业也制造出自主品牌的终端产品和部件。作为系统厂商的大屏企业,与作为纯粹渠道和工程实施者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因此更为紧密。这种变化使得大屏行业的不同任务、技术和工程实施阶段的分工出现多样化,从而促进了大屏产业自身结构的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复杂化。
第四, 大屏产业发展的外在生态日益复杂化。信息化的根本趋势是形成物化社会的数据镜像,并实现以数据操作感知物质世界的应用体验。这就使得与大屏系统接触的数据、数据应用、社会价值模型变得多元化。数据存在和应用的多元性是人、物与价值三位一体的多元性。这些多元因素本身存在于无数的社会实体、技术形态、价值认知之中。大屏产业适应这种形态的信息化发展,必然意味着接触更多的人、物和社会组织,接触更多的技术形态和价值认知标准,更会接触各个完全不同的企业和应用模型。
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带给大屏产业的变化,本质上可以用:产品客户、产品应用主体、产品应用模式三个层次的多元化、复杂化来概括。这种变化给大屏产业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机遇上,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第一是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大屏这种应用产品潜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如数字告示这类新兴应用,和普遍的智能安防的应用都在大力的提升该行业的市场容量。第二是,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一些大屏企
上一篇:大屏企业应构建崭新的竞争力体系
下一篇:把大屏显示作为“创意”产业来做